学团工作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永利集团 >> 学团工作 >> 正文

2025暑期“三下乡”|城市绿地、湿地公园、文化生态…他们在调研中感悟人与环境的绿色意蕴

发布日期:2025-09-04    作者:姚亮亮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为深入探究城市生态绿化与居民生活环境的关系,永利集团3044“生态赋林”小队以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,走进哈尔滨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,展开了一场兼具专业视角与人文温度的深度调研。

小队聚焦三类公园展开调研:湿地型公园,强调生态本底保护,在调节区域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;文化历史特色公园,将生态与人文有机融合;主题性公园,服务于不同年龄群体,提供多元休闲体验。

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,队员们观察到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植被类型,其生态调节功能显著,成为城市“绿肺”。平房公园则将“全龄友好”理念落到实处,儿童游乐区与人工湖生态屏障相得益彰,体现出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本关怀。古梨园以“文化+绿化+科技”为主线,文化长廊、智能健身设施等让居民在自然中感受文化、在运动中体验科技。劳动公园保留工业历史痕迹,融入生态修复理念,成为历史与自然对话的独特空间。儿童公园和文化公园则通过丰富的活动设施和互动场景,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休闲需求。


走访期间,小队成员与市民面对面交流,倾听他们对于公园使用的真实感受。大家普遍肯定公园的绿化成果和生态价值,但也反映出设施老化、交通可达性不足、生态科普内容缺乏等问题。

不少市民期待公园能进一步提升休闲体验,加强生态知识宣传。队员们还现场分发了环保科普海报,呼吁更多人关注生态、参与保护。


线上问卷调研有效回收了大量数据,清晰呈现出市民的公园使用习惯与需求倾向。在满意度方面,绿化水平获得普遍认可,但儿童娱乐与健身设施仍待提升。生态保护层面,垃圾分类获得高度关注,超过80%的受访者支持开展生态修复,但仅12%表示“非常了解”相关生态措施,显示科普宣传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

作为园林学子,“生态赋林”小队深刻认识到此次调研对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的双重意义。本次调研为哈尔滨公园的优化发展指明了方向:一方面应补齐设施短板,改善公园可达性,更好满足市民休闲需求;另一方面应深化生态建设,扎实推进垃圾分类与生态修复,并通过公园展板、社交平台等多渠道加强科普宣传,提升市民生态认知与参与感。

小队以专业视角剖析了不同定位公园在生态绿化、功能布局与文化融合方面的设计逻辑,记录了当前公园与民生的真实互动。小队期待这些发现能推动公园实现生态与人文的双重焕新,让哈尔滨的公园不仅成为城市的生态屏障,更成为温暖民生的生活载体,真正实现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融。


上一条:永利集团3044举办成栋青年人才座谈会
下一条:“绿”动九三 · 锦绣山河——永利集团3044师生共观九三阅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