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发展中心 东林园林苑 2025年9月8日 21:27 黑龙江
8月18日,永利集团3044 “乡韵・疗愈花园筑梦行”(安徽长丰马郢村)小分队为深入践行 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 理念,推动乡村振兴与社区健康福祉深度融合,赴安徽省长丰县马郢村开展疗愈花园设计与建造社会实践活动,用专业力量为乡村公共空间注入绿色活力与疗愈能量。
小分队抵达马郢村后,首站前往当地社区中心与创业者中心开展预热活动,旨在了解社区发展、民生需求及创业赋能经验,为疗愈花园设计落地奠基。在社区中心,成员们通过工作人员介绍与座谈,明确老年群体对康养空间、儿童群体对自然互动场所的需求,这与花园 “自然疗愈”“儿童友好” 定位契合,同时社区生态村建设成果为花园环保设计提供参考;在创业者中心,“稻田艺术”“非遗工坊” 等项目的在地资源活化思路及 “低成本、高互动” 经验,坚定了团队 “接地气、重参与” 的营造方向。参观后经分享会梳理,团队明确花园设计需满足全龄需求、融入环保理念、链接在地文化,推动花园设计从概念走向落地,为后续工作铺垫。
(图为小队成员在马郢社区中心与创业者中心合照)
小分队围绕马郢村社区公共空间开展全面的实地调研与共建实践,重点聚焦疗愈花园对村民心理恢复与环境改善的作用。实践队深入村庄绿地、闲置地块、文化广场等多个节点,从场地测量、土壤检测到植物配置、景观小品搭建,全程参与并完成了疗愈花园从设计到落地的全过程。团队始终注重乡土材料与生态工法的运用,例如选用马郢村本地常见的木材、石材,以及社区闲置的轮胎、砖块等,结合地域文化特征,构建兼具生态性与人文性的社区疗愈空间。在调研过程中,小分队还走访了当地村民与社区工作人员,深入了解马郢村乡村振兴历程、村民健康状况与社区治理模式。通过对村史馆、合作社、农家书屋等场所的实地走访,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文化、生态资源与社区健康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—— 马郢村丰富的农耕文化与生态资源,为疗愈花园的主题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,而村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,则成为花园功能规划的核心依据。
此外,小分队在马郢村开展了植物认知与生态教育专题活动。在村内公共绿地和庭院中,成员们识别并记录了桂花、紫薇、南天竹、银杏、罗汉松、麦冬、鸢尾等具有疗愈功能的乡土植物,详细整理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、药用价值及景观特性。同时,通过现场讲解与互动体验,向村民传播植物与人居健康的相关知识,例如薄荷的清凉解暑功效、桂花的芳香安神作用等,让村民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,了解植物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。
(图为小队成员进行植物认知与生态教育专题活动)
在疗愈花园的建造过程中,队员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高效推进项目进展。线上通过云端会议进行方案研讨、设计修改与进度同步,针对花园布局、植物选择等问题展开多轮讨论,确保方案科学可行;线下则分组实施种植、施工与村民协作,合肥本地成员负责现场搭建,外地成员通过线上实时沟通提供技术支持,实现异地协同、实时互动的高效共建,既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,也保障了项目落地的科学性。
团队始终坚持 “共建共治共享” 理念,全程邀请村民参与花园建设。从最初的场地勘测,队员们与村民一同丈量地块、分析土壤条件;到选苗栽植阶段,结合村民的种植经验选择适配本地气候的植物;再到亲手铺设碎石步道和休闲平台,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,贡献智慧与力量。此外,团队还举办多场园艺疗愈体验工作坊,教村民修剪枝叶、制作干花书签,邀请大家共同参与花园的创作与长期维护。花园建成后,已成为村民日常休憩交流、儿童自然教育及田园康养活动的重要场所,真正实现了设计为人、成果惠众、社区共享的初衷,显著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。
(图为小队成员与社区居民花园栽培过程的合影)
在花园营建的前期准备阶段,团队完成调查问卷设计,包含 “社区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”“乡村振兴建议” 等 12 个核心问题,制作的宣传海报突出 “旧物换绿植”“儿童手绘” 等互动亮点,还准备了 10 份干花书签材料包用于儿童手工,100 份干花书签成品作为社区参与礼品。同时,团队与马郢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沟通,确认线下活动场地为社区服务中心广场,并初步获取社区支持 —— 可提供闲置砖头、木材等物料,协助招募儿童参与手绘活动。
(图为小队成员分发干花礼品书签)
预热活动正式实施期间,团队线上通过问卷星回收有效问卷 128 份,线下由张珂佳在社区服务中心设摊,邀请居民填写纸质问卷并开展 “花园需求” 访谈;同时,成员将闲置物品集中整理,在长春青怡坊与合肥富华社区开展交换与义卖;在马郢社区广场,团队组织 20 名儿童活动,讲解疗愈花园理念与村史后,引导儿童手绘花园设计图、共绘社区花园地图,收集 32 份设计稿,“螺旋花坛”“轮胎花盆” 等创意被纳入正式方案。
(图为小队成员进行涂鸦活动)
团队经 “社区推荐 + 实地勘测 + 民主投票” 三次调整确定地块,8 月 5 日确定 “马郢卫生室旁闲置地块”,该地块土壤肥沃(黄棕壤)、面积 375.12㎡、交通便利,获社区工具与灌溉支持,全票通过为营建地块。结合前期调研,团队明确花园核心定位:自然疗愈上种植芳香植物、设休闲步道,乡村振兴上用废旧材料改造景观,共建共享上留互动区邀居民维护;同日张珂佳实地勘测,完成场地测绘、土壤水源调查及居民访谈,确定增设 “适老休闲区” 与木质座椅。
方案设计上,团队结合调研与儿童创意,设入口木质花架,打造轮胎花园、彩绘墙、圆形螺旋花坛,精选“药用 + 芳香 + 观赏” 植物适配本地气候。材料寻找中,团队从社区获取闲置轮胎改造,因社区木材不符,线上采购长杉木制木桩座椅,用锯木屑改良土壤。团队按设计图用石灰画轨迹,因杉木较细重购粗松木,后期调整沉降木桩;8 月 23 日小队成员与 4 名儿童绘墙绘,完成 10㎡社区共创成果;8 月 25 日,小队成员与居民清除杂草、改良土壤,按螺旋分层种植物,铺石板步道、种植花草。历经 15 天营建,花园核心景观完成。
(图为小队成员在摆放与固定木桩)
此外,团队联合社区开展多场主题活动在情缘农场参与大棚种植,农业专家讲解技术,儿童分组养护幼苗并记录生长与居民在花园补种植物、装饰轮胎花盆,打造 “儿童专属景观区”;与儿童在花园及周边观察自然、体验蹴鞠与投壶,传承非遗文化。
(图为社区儿童参与补种植物)
在此次实践过程中,队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乡村社区营造与人性化景观设计的理解,增强了以专业知识服务基层健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“从方案设计到实地营建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,但当看到居民在花园中休闲、儿童在轮胎旁涂鸦时,所有疲惫都化为成就感。团队协作的力量、社区居民的支持,是项目成功的关键。” “墙绘绘制时,社区儿童认真填充颜色的样子让我感动 —— 花园不仅是景观,更是连接人与自然、人与人的纽带。” 队长张珂佳这样说道。
“乡韵・疗愈花园” 的故事虽暂告一段落,但它承载的 “自然疗愈”“社区共建” 理念将持续影响马郢社区。“乡韵・疗愈花园筑梦行”团队表示,未来将继续关注花园运维,也期待更多人参与乡村公共空间营造,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活力,共同践行 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 的美好愿景。
上一条:永利集团3044举行2025年暑期"三下乡"社会实践答辩分享会 下一条:白露|秋意渐浓的温柔仪式感,这些小事别错过!